sishen soup 04

節氣料理-四神湯的功效與做法-利濕健脾的夏至補湯

1541 次瀏覽

來到了坐著不動也會從脖子往上熱起來的盛夏,決定煮四神湯調理一下上火的身體。

到中藥行買了藥包後才發現,原來一般喝到加了薏仁的四神湯,很多是抽換掉原本四神湯裡的一味藥材(成本好像有差),在家自己煮,就不換了,直接加一味薏仁,變成五神湯。

四神湯是哪「四神」

四神湯原本是乾隆下江南時水土不服、上吐下瀉,當時治好乾隆的藥方,「四臣子」中藥藥材:蓮子、淮山、芡實、茯苓,等量比例1:1:1:1,加上豬肚熬煮(傳統以形補形的概念),中醫認為有利濕、健脾胃、顧腎補肺、養心安神、增強免疫力的功效,原本叫做四臣湯,因為「臣」跟「神」的台語發音是一樣的,所以慢慢變成四神湯了。

一般外面買到的四神湯會加豬腸當配料,個人不愛豬腸,豬肚不太會挑,所以用容易取得的排骨來燉四神湯。加肉一起煮,是為了平衡掉四神的微微澀味,會比較順口。

四神湯沒什麼副作用,比較偏向「食療」,所以其實比例可以自己調整,喜歡吃蓮子或山藥,可以多加一點,大約 蓮子:淮山:芡實:茯苓=6:6:4:4

四神湯藥材各自有什麼特色

sishen soup 03

淮山

淮山其實是山藥的一種,中醫認為,新鮮淮山可以補陰生津,通常是作為食材,乾燥處理過的淮山則有健脾益氣止瀉的功效,中藥行的藥材就是這種乾燥過的山藥。

煮四神湯時,兩種都可以加,不過新鮮山藥還有一個很棒的優點,就是它有黏稠的醣蛋白,可以保護胃部黏膜,‭‬幫助消化,如果久煮就吃不到了,如果選擇加新鮮山藥,最好等到湯熬好了,最後煮滾再切片加入。

茯苓

茯苓是一種真菌類,外皮深褐色內部白色,喜歡長在松樹周圍,中醫裡茯苓的皮跟肉功能是不一樣的,茯苓皮去濕健胃,茯苓肉補脾胃、補肺,煮四神湯的一般是用白色的茯苓肉,茯苓的口感乾澀,下鍋前先扳成小塊,煮好讓它化在湯裡,就不會影響口感了。

另外有一種長得很像的土茯苓,很容易搞混,不過土茯苓是根莖類植物,功能是清熱解毒、消炎,如果是每項藥材單獨買,要注意不要買錯了。

蓮子

中醫裡,蓮子對脾臟、心臟、腎臟很有幫助,可以補脾止瀉、清心養神益腎。一般買到蓮子後,要檢查一下有沒有去掉中間綠色的蓮子芯,蓮子芯要去掉再熬四神湯,不然會讓四神湯變得比較寒,不能喝太多,吃蓮子時咬到也會苦。

芡實

芡實又名叫雞頭子,是一種睡蓮的成熟種子,因為很硬,通常會搗碎再熬煮,中醫認為它有「益腎固精,健脾止瀉,除濕止帶」的功效。

+薏仁

又叫做薏苡、苡米,中醫認為「性味甘淡微寒、利水消腫、健脾去濕、舒筋除痺、清熱排膿」,跟珍珠薏仁(大麥仁)是不一樣的,大麥仁是另一種植物了,跟薏仁的特性就不一樣了,買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買錯了。

另外有一種紅薏仁,是精製程度比較低的薏仁,如果一般薏仁是白米,紅薏仁就是糙米吧,保留了比較多養分,但纖維也比較粗糙,需要熬煮更久。
對了,薏仁偏寒,懷孕初期的準媽媽不能吃喔!

sishen soup 02

四神湯參考食譜

材料

這次的食材紀錄,大約可以煮10人份,加了比較多薏仁和排骨

約22.5g 蓮子 (6錢)
約22.5g 淮山 (6錢)
約15g 芡實 (4錢)
約15g 茯苓 (4錢)
約50g 薏仁

1 kg 排骨 (一般是大約一台斤600g,我加比較多肉)

約30ml 米酒
約1.5L 水(裝入所有材料後,加水到壓力鍋最高的水位線,約2/3的高度)

做法

其實也可以直接全部丟壓力鍋,跟我一樣有點龜毛的人可以參考下面做法

1. 除了排骨以外的所有材料,沖洗過泡水2小時以上,泡好後我會瀝掉混濁的水。下圖是第一次壓力鍋煮好的樣子,因為這次只有先浸泡種子類,山藥沒有煮很透,下次還是一起先浸泡後再煮比較好。

2. 排骨稍微沖洗掉血水,加冷水煮到微滾,比較不會有腥味。

3. 所有材料加到壓力鍋中火煮到紅線升起,轉小火再煮10分鐘,關火讓壓力閥自然降下來,完全放涼再打開。

4. 取出排骨,讓四神湯表面是平面的狀態,冷藏讓豬油凝固,比較好撈掉(所以最好要吃的前一晚煮好)。

5. 要吃的時候再把排骨加入,煮滾調味。

sishen soup 01

四神湯一年四季都可以喝,夏天就算湯有點涼掉也是好喝的。悶熱的夏天,容易沒胃口不想吃飯,直接喝一碗排骨四神湯配個燙青菜就可以當一餐,有飽足感也很方便。粽子節吃太多難消化的粽子,搭配四神湯也很不錯唷(喝湯就好,要注意澱粉總量)!

分享本文:

請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