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uǐ jiǎo-07

自製燙麵餃子皮

814 次瀏覽

第一次自己做餃子皮,參考了阿基師的影片和網路上的食譜,實際做了之後,覺得只要注意一些眉眉角角,其實不會很難~

首先,水餃皮的材料就很單純:麵粉、水

大部分的食譜比例是 1 : 0.5,不過也有看到 1: 0.4,我決定先用0.4的水再視情況添加。
阿基師多加了鹽,幫助麵筋形成,也讓水餃皮有一點點味道,不過比例沒有說清楚,我就自己抓了 100 : 1,做起來的皮滿Q的,但沒有鹹味。

shuǐ jiǎo-01

這次做的餃子皮有加熱水和冷水,加熱水應該是為了讓麵粉糊化,可以吸收更多水份,延展性提高。
這可能也是加鹽的原因之一,加了熱水麵團變軟,水分又多,用鹽巴讓其他沒燙到的麵筋hold住麵團,維持Q彈口感。

查詢之後發現原來水餃皮有分冷水麵團跟燙麵團:
冷水麵 - 本身的含水量較低,適合下水煮,吸飽水份,或是乾脆用炸的,把水分炸乾
燙麵 - 麵團可含水量較高,每100g麵粉可以加到100g熱水還是維持麵團形狀,適合做不直接碰水的烹調方式,例如:蒸餃、鍋貼、湯包

shuǐ jiǎo-02

材料:

300g 中筋麵粉 (也有看到食譜用低筋麵粉,因為蛋白質含量較少,大概做起來會比較軟吧!)
80g 熱水(熱水壺裡的熱水,大約90度C)
40g 冷水
3g 食鹽

做法:

1. 這次我是邊秤邊做,在矽膠揉麵袋裡,依照上面圖片順序秤好所有材料,全部混在一起揉成麵團。如果你沒有揉麵袋,可以在大碗裡秤料,加完熱水後先用筷子大略攪勻,形成一些小塊的燙麵,再加入冷水揉麵。揉好的麵團比我想像的乾一點,如下圖。

shuǐ jiǎo-03

2. 封袋醒麵30分鐘,也可以用大碗倒扣在桌上蓋住。這時候可以處理餡料。
醒好的麵團會變得稍微光滑一點,摸起來有點溼潤。但可能水分偏少,不像之前做麵包一樣光滑,下次可能熱水再多加一些。

shuǐ jiǎo-04

3. 整形方式有兩種做法,傳統是搓成長條狀,分割成一塊一塊小麵團「劑子」,再搓圓桿開成為中心稍厚,邊緣很薄的水餃皮。不過我選了初學者也能輕鬆做到的另一種方式,把麵皮桿開,用圓形的器具切割出形狀,就不怕桿不圓了!

shuǐ jiǎo-05

桿開時,要記得翻動麵皮,才不會黏在桌上,導致拉破。下圖是第一次做的,厚度大約2mm,吃起來很紮實,煮起來的水餃偏軟。

shuǐ jiǎo-06-2

切割後剩下的麵團,我集中起來,手上抹一點點水搓成長條,蓋住再讓它醒一下做成劑子用手桿開。
雖然不是很圓,但這樣做的水餃皮比起直接用模具切割的輕薄很多(大約1mm)口感比較好,做起來的煎餃很好吃~

shuǐ jiǎo-06-3

因為桿開一大張麵團有點難度,所以最後我是桿開一樣2mm左右的麵皮,用稍微小一點的圓形模具去切,再上下左右桿開來包餡。
下圖可以看到桿開後變得更大更薄了。原本用的是直徑8cm的小慕絲圈,後來改用直徑大約6.5cm的小鋼杯,用電鍋附的米杯也可以,直徑差不多大。

shuǐ jiǎo-06-4

做好的水餃皮要馬上使用的話,要用濕布稍微蓋著,才不會包到一半就風乾了。
如果沒有馬上要使用,可以密封冰冷凍,要用時再拿出來退冰,不過還沒有試過效果會不會有差異。

來看看用愛心和耐心包出來的水餃,看起來是不是特別好吃呢?

這是用8cm慕絲圈切2mm厚的水餃皮包出來的超大顆水餃,吃5個就有點飽了,哈哈!

shuǐ jiǎo-07

這是用6.5cm小鋼杯切割後,再桿薄的水餃皮做的,可以微微看到內餡的韭菜,煮在湯裡也不太會破喔!

shuǐ jiǎo-08

這是用6.5cm小鋼杯切割後,再桿薄的水餃皮做的煎餃,皮薄餡多超好吃~底下金黃酥脆,上層是有一點QQ的~

gyoza-01

找個週末也來做看看吧!第一次做也可以輕鬆上手,之後整個星期的宵夜就有著落了~(笑)

分享本文:

請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購物車
返回頂端